警惕中国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被吞并
设备制造业是工业的核心和基础,综合国力的根基。一国装备工业的发达程度,是国家工业和科技水平的标志。 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有一个不良倾向,各地方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企改制的主要途径。在地方政府鼓励下,跨国公司伺机加紧并购我各地方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他们凭仗“500强”的位势和公关能力,便宜收购我国骨干企业的优良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将其纳入合资企业,力图控制企业经营权,最后逐步迫使中方退出,最终达到消除潜在竞争对手、垄断我国市场、压制我国技术进步的目的。 如果听凭国家多年培养的骨干企业被跨国公司吞并,我国工业的核心和关键部分被外资控制,国家将失去对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权,我国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的基础将被腐蚀殆尽,中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方针将失去前提。 改革是为了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不能以牺牲国家的根本利益作为代价;开放必须坚持自主互利原则,不能让民族工业伤筋动骨,不能危及国家安全。事实证明把引进外资作为“产权改革”主要途径的做法是毛病的,应立即纠正。1、跨国公司加紧并购我国骨干企业,形势严峻 我国设备工业共有186个门类,规模以上设备制造企业5.5万家,从业人员1500万人,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5.1万亿元,增加值1.4万亿元,利润2650亿元。 装备工业的主体是机械加工业,门类多,产品相关性强,行业分工细,相互替换性弱。多年来,国家在各主要工业行业都培养了若干重点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不在“大企业”之列,但它们是多年国家投资和行业努力的结晶,代表了我国制造业的前沿水平,是我国工业和科技自主发展、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体制改革中,原部属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多数放到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长很快,但大量依靠进口设备。我国投资占GDP的40%以上,其中设备投资占投资总额的40%,进口设备占装备投资占2/ 以上,也就是说进口装备占GDP的10%。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设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纺织机械设备、数控机床依靠进口。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陷入了“引进—落后—引进”循环。大量进口设备养肥了跨国 公司的同时,削弱了本国的设备工业。 目前我国设备工业的核心企业多数是地方国有企业,因多年受到进口设备冲击,国家支持不足,缺乏研发资金,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拉大。国企困难确切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遭到“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超前市场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振兴设备工业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 当前,跨国公司打着“帮助国企改革”的旗号,正瞄准我们体制机制的弱点和竞争实力的差距,觊觎我国机械行业排头兵企业,实行并购计划。在我国机械工业重要零配件、整机及重大设备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合资合作事件,且有蔓延之势。《中国工业报》最近报道的八个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在工程机械行业,美国卡特彼勒在收购山工后,又把眼光转向柳工、三一重工和厦工。厦工集团资产总额近40亿,去年销售总额42亿,主导产品轮式装载机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刚刚完成了1. 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建设和技术改造,多年形成了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一旦卡特彼勒竞购厦工集团股份获得成功,它在中国装载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势必提前构成。 原大连电机厂曾是中国最大的机电企业,一直肩负着引领国内中小机电行业技术发展的重担;原大连第二电机厂曾是机械部生产起重冶金电机的排头兵企业。1996、1998年,两个电机厂分别与外商(新加坡威斯特、英国伯顿)合资,被外商控制了经营权和购销渠道,连年亏损,巨额隐蔽收入流失境外。外资掏空了合资企业后,收购了中方全部股权,仅 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合资不仅没有到达国企解困的初衷,还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一半以上职工丢了饭碗,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国家多年培养的行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被瓦解破坏。 西北轴承曾经是全国轴承行业一流企业,是铁道部生产铁路轴承的定点厂。2001年,西轴整体与德国FAG公司合资,德方占51%的股权。在德方资金久不到位、德方人员垄断决策权的情况下,宁夏要求西轴“从招商大局动身,坚决把合资工作弄下去”。连续三年亏损后,德方全部收购了中方股分,从此西部最大的轴承企业落入外方手中,同时拿去了中国铁路轴承25%的市场份额。后嫌利润太薄,德方竟停止生产铁路轴承。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1997年,美国跨国公司约翰迪尔与佳联合资,到2004年改为独资公司,约翰迪尔遂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我国失去了在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主发展平台。 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在国家出台提高汽车排放标准的法规后,2004年,德国博世与威孚成立合资公司,博世占2/ 控股?位,从此威孚只能生产欧Ⅱ以下产品,欧Ⅲ以上全部由合资企业生产。国家投巨资长期培养的技术中心被撤销合并,技术人员全部被收进合资企业,使威孚失去了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主导权,使我国原本就不强、但尚能与跨国公司较量的技术队伍,少了1支主力。由于博世控制了销售渠道,新公司将P型喷油泵产品的销售单价由7000元提高到1 000元。 锦西化机是中国著名的化工设备生产基地,其透平机械分厂的石化装置维修能力很强,拥有1支知晓各国装置的技术型、专家型队伍,国内独家,国外少有,屡次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葫芦岛市政府主持下,锦西化机被迫拿出透平分厂与西门子合资,外方占70%的控股地位。自此锦西化机失去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惟一的利润点,面临存亡考验。这1合资案对国内化工设备制造行业带来巨大震动,影响到相干核心企业——沈阳鼓风机(团体)、陕西鼓风机(团体),也在和跨国公司谈合资。 杭州齿轮厂是中国最大的传动装置、粉末冶金制品的专业制造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是船用齿轮箱、汽车变速器、工程机械变速箱。在其大股东杭州市萧山区的主持下,今年年底前将与某外国公司签订合资合同,外方控股70%。合资如实现,杭齿将失去最具优势的产品和研发力量,且不得自主开发与自己3大产品相干的技术。企业的著名品牌将销声匿迹,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将尽数收入他人囊中。杭齿所承当的兵工研制任务立即面临危机。 常州变压器厂在国内生产变压器的企业中,排名第八。该厂领导职工多年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效益不断提高。但在“国企就是搞不好,必须产权改革”的大环境中,常变逃不脱改制命运。政府两次给他们选择日本东芝和TMT&D当“婆家”,但管理层和职工希望愿意选择国内企业。常州市已对常变挂牌出售,东芝正加紧行动,志在必得。
目前,到底有多少装备制造业的行业龙头企业已被跨国公司并购、多少行业已被跨国公司控制,还没有全面统计,但很明显,这一现象正在延续发生且愈演愈烈。 许多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多年,形成了很强的公关能力。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般为了“维护投资环境大局”,忍气吞声,任由洋人恣意妄为。由于地方政府主要斟酌本地的GDP、税收、社会稳定、招商引资等问题,不太关心骨干企业对全局的战略意义,乃至不惜牺牲本国权益,对外商的种种苛刻要求步步让步。上列八个案例中,佳联、西北轴承、大连两电机厂已经成为前车之鉴。上柴揭露了卡特比勒恶意并购企图、终止合资,是惟一例外。 “目前中国设备制造业正处于危险的临界点。在合资问题上,政府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法规,舆论导向不清晰,行业协会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地方政府对重点骨干国有企业往往采取一卖了之的做法,这对国家关键行业的发展极其有害”(王声堂,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趋势和主要并购手段 外商对华投资中,制造业一直是主要领域。2002年新设立的外资企业,74.44%在制造领域(商务部外资司)。“近年来约70%的外资并购为战略性产业并购,即全球布点性质的长期投资,这类并购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中方失去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控制权,而导致外资企业将对整个行业实现垄断”(光大证券沈学军)。 外商投资的领域,正在从轻纺工业向我国工业体系的核心部分渗透;从组装加工向整机、研发等上游延伸,从单个产品向行业的系统产品延伸。投入规模动辄几千万、上亿美元。 外商独资趋势增强。200 年外商投资企业共4.1万家,其中外商独资占65.6%,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约4. 万家,独资占70%(陆燕荪)。外商独资更容易构成行业垄断,压制民族产业的发展,这在我国缺少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跨国投资并购绝不是盲目决策,他们已辨识出中国设备工业的根基和命脉所在,了解龙头企业及其优秀资产的情况,他们选择并购对象是经过精心策划,按计划实行的。 概括地说,跨国公司针对我骨干企业的并购方针是“控制、吞并、垄断”,具体策略是“合资、拖垮、独资”。整个就是洋人主演的国企改革“吐痰论”流氓行径! 1合资对象:主要选择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 2政府公关:外方利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弱点(冗员、缺乏资金、需要技术升级等)和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然后“通过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国企业施压,以达到逼企业就范合资的目的。”(西轴) 霸王条款:跨国公司凭仗自身优势,利用我方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和行政压力,提出种种不平等条件,如:①坚持与我企业的优质资产合资(通常是中方企业具有核心技术和最赢利的部份),收编控制我方技术研发部门;②要求控股、独资;③压低中方股权估价;④控制企业经营权(总经理、财务主管职位、独揽零部件购置及产品销售权);⑤外方派驻人员拿高薪;⑥大量裁员,回避下岗员工的补偿和社保费用。其中④⑤两项通常成为合资企业亏损的主要因素。 4拖垮蚕食:外?步步进逼,实现对合资企业的完全控制,连年制造账面亏损让资产缩水,再提出“增资扩股”建议,拖垮中方意志,迫使中方出让全部股权。三、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和国企改制中的种种问题 当前在改革“攻坚战”中,一些地方政府竞相出售国企,而且“只能将国企产权转让给民营企业或跨国公司。如果转让给另外的国企,一些地方官员认为‘改制不完全’,‘改来改去还是改到国企的饭碗里’……跨国公司一般是首选,由于跨国公司的财力、技术、品牌等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同时还可兼收‘引进外资’的‘政绩’”。杭州市政府干部说:“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制,否则后面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无法解决。现在MBO走不通,民营企业又很少能与杭齿这样的企业相匹配,剩下的只有合资这条道路。” 尽管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差,但地方政府总把他们看做“包袱”、“冰棍”,最好趁有效益时赶紧出手,免得将来出难题。卖给外资政治风险小,而且你不妥协他人妥协,因而各地争相出台土政策吸引外资,特别以引进“500强”并购国企为荣,以此炫耀本地的“投资环境”。 地方有关领导往往亲自主持合资谈判,但他们不很熟悉行业状况,关心的政绩大于关心国家产业安全。企业常常被排除出决策过程,只能听命于政府,接受苛刻的合资条件。同时在出卖国企时存在严重低估资产价格的问题。 一是按账面净资产估价。我们在谈判企业产权定价时,剥离“不良资产”成了标准程序。但“不良资产”与“精华资产”原本是共生的,前者本是后者成本的一部分。把“精华资产”抽出来单独定价出售,实际上构成资产低估,剩下的“不良资产”或破产逃债由中央核销,或地方财政补偿。跨国公司不承担“改制成本”,最终丢给全国人民或本企业职工。二是无形资产。跨国公司不断地呼吁中国尊重知识产权,但在收购中国企业时却其实不尊重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计算中国企业的无形资产。 所有国家都不会轻易允许出让本国工业体系的核心部分。IBM和尤尼科收购案,尽管是私营企业公然竞价出售,但美国政府仍以“威胁国家利益”进行审查,强行阻止与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经济问题一旦牵涉国家利益,都是政治问题。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世界政治情势正在日趋复杂化,我们却敞开大门,贱价出售自己的宝贵家底,毫无安全观念。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四、重点国有企业被外商并购的严重后果 大量事实说明,跨国公司来并购国企,决不是帮助国企脱困和转制,相反可能饮鸩止渴,后患无穷,由于跨国公司投资的目的,是为消除潜在竞争对手、控制我国市场和产业。 对大连电机合资案,市政府和企业各方面反应强烈。行业标兵企业被没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外商拿走,国家花了大力气的投资转眼就没了。“合资让外方钻了空子,油水让给人家,包袱让政府背,企业家和职工白干了几十年,债务逃废,税收流失,留下了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独资企业,这就是结局”。 “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轻视自己的力量,盲目迷信外商,以为合资包治百病。结果怎么样?其实外商对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感情,用一点钱就把中国企业收购了,钱赚够了就走人。即便不走人,也占据了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大部分市场,让我们自己的企业在剩下的有限市场里死拼。……这样失败的合资,丢了民族品牌,实在得不偿失。”(周鹤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 西北轴承合资案,我们一没有得到技术,连自己原有的产品都丢了;二没有得到税收,合资企业是亏损,变独资后也拿不到多少税;三没有增加就业,反而因外资裁员背上包袱。德方公司所用的水、电、气和上游产品都得由西轴一直提供下去。西轴顾了“大局”,让出了优势产品和品牌,留下了包袱,自己失去了绝好的发展机会。这个结局对于宁夏来说是一个净损失。 合资使我们失去了培养自主品牌的机会。杭齿并购案,“外资坚持控股,很明显是要杭齿和前进两大品牌,和这些品牌占有的中国机械传动产品市场,它想以杭齿的市场份额为基础打垮中国所有的本土品牌。同时还会获得杭齿在四五十年积累下来的优良资产、研发力量和大批熟练技工。”
著名品牌是客观构成的市场防线,意味着多年的技术积累、产品差异性和消费者忠诚。我国饮料行业8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轮胎橡胶的多家大企业被外资收购并构成垄断;当年著名的活力28、熊猫洗衣粉、扬子冰箱、红梅音响、北冰洋汽水早已被外资并购消灭。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骨干企业被跨国公司吞并,我国多年艰苦创业形成的制造能力、研发队伍和熟练技工队伍被打散,再难恢复。这将对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同时也削弱了政府贯彻产业政策的能力。行业排头兵企业是国家组织新产品开发的牵头单位(如原大连电机厂是“矽钢片热轧改冷轧技术”的行业攻关集成单位),也是贯彻产业技术进步政策的基础。被外资并购后,行业联合研发就失去了依托。 国家的设备工业是国防实力的基础,一些技术实力雄厚的行业骨干企业还承担军工科研制造任务,一旦被外方并购,军品研制功能只能中断。 我国工业的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的部份如果被外资控制,就会构成“外大内空”,被锁定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失去了对骨干制造业的控制权,国家的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的根基将被侵蚀殆尽。 上述严重问题,至今还没有引发有关部门充分的重视,相反还有人以“融入全球化”的毛病理由,鼓励这1趋势。5、对过度开放问题,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了 尽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但我们现在对开放问题还缺少明确和一致的战略思路。 吸引外商投资,办“三资企业”,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合资究竟能不能解决国企改制问题,在甚么条件下合资可以利大于弊,是值得认真反思的。 第一,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外资是蜜饯,还是双刃剑? 许多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片面强调全球化的“机遇”,同时成心躲避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国内化,我国企业处于绝对劣势的基本现实。我们对跨国公司在华的竞争、吞并、垄断行动,以及对我国工业核心体系的威胁,既缺少苏醒认识,更缺少战略上的预案。 特别是巨型跨国公司,极具实力和攻击性,是我国核心工业的可怕对手。现在狼已进屋了,还在举国喝彩“接轨”、“共赢”。就是“与狼共舞”也得先搞清“主体”:是谁与狼共舞?人与狼对舞还战战兢兢,羊倌如果欢迎狼和羊“共舞”,就是请狼吃羊。连“产权”都送给狼了,哪来的“共赢”? 一般认为,吸引外资、办合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是:①补充企业资金不足;②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③提高竞争强度、激发企业进步;④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但是,“总结国大多数合资公司的结果是:中国企业基本上是被外资利用,因为合资的合同条款不利于中方,致使外资绝对主导合资企业;合资没法达到引进技术的目的,我们的合资企业多数从事非核心部件的配套生产,即使是从事核心部件生产,也多由外方技术人员占据核心岗位;国家及地方没有得到税收增长的利益,合资公司享受“两免三减”税收优惠,还以关联结算(高价进口设备零部件、低价出口产品)控制合资公司不盈利或少盈利”(文宗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第二,“只要在中国土地上生产、交税、解决就业,就是中国企业”吗? 这里不争道理,只讲事实。据机械制造业估计,业内不成功的合资案起码占 0%-40%。据分析资料,全国目前48万家合资企业,年亏损额达1200亿元人民币。在相当一部分合资企业中,故意把账做亏损,把收入转移到境外总部。 一些案例表明,国企被外方控股后,上交税费还不及贱卖国资损失的零头,通常还把一半以上的职工赶走下岗。国企原来的人员债务等遗留问题丢给由地方,对地方经济发展留下长期的伤害。 第三,合资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机械制造业专家指出:在战略高技术领域,西方一贯采取对华封锁遏制的政策。在一般技术领域,我们希望通过办合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但外商为独霸市场,多采取技术保密措施,不愿意与我技术合作或转让技术。韩国现代到北京合资,所用零部件均来自韩国本土企业或是韩国在华合资企业。外商独资化,使这一目标更难实现。目前西方反华势力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不论是通过许可证贸易还是通过合资,引进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中国“入世”后,已基本取消了针对外商投资的股权、技术转让等限制条件,期望通过合资提高技术,就更不切实际。 国家的科技进步只有立足自主创新,大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才能在开放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我们很多人总是把自己技术进步的希望寄托在外国人身上。自己技术落后,搞研发、消化技术又辛苦又费钱,眼前看不到效果,不如“引进外资、拿来技术”,“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收入”。但他们不明白,我们可以买产品,买专利,买图纸,买设备,但永久不可能买到这些凝结在产品和专利上的技术能力,因为能力来源于组织内生的学习、实践和积累,学习是不可能由别人代替的。科学技术是支持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但科学没有坦途,没有捷径,必须不畏艰险去攀登崎岖山路。企图在科技领域取巧,是骗人骗己。只顾眼前成本收益,惧怕艰苦学习创新,用懒汉思想和洋奴哲学来指导国家发展战略,就是误国误民。个人安于当打工崽事小,一个国家如果不奋发图强,甘居落后,就是拿国家的主权和命运当儿戏。惧怕堕入“自主创新陷阱”,亦步亦趋,就会永久地陷入“合资引进陷阱”,不仅拿不到先进技术,反失去了自主的能力和意志,成为跨国公司的俎上鱼肉,永远被锁定在“发展中”位置,国家的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第四,能把招商引资作为国企产权改革方案的首选吗?企图通过引进合资“实现国企产权改革”的主张,是鼠目寸光,牺牲全局和长远利益,换取眼前局部利益。一些搞改革的人颠倒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不理解“改革是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这1宗旨。改革是要付出代价,但决不能以牺牲国家根本利益作为代价。如果“产权改革”是为了把人民血汗的结晶——国家骨干企业的产权、控制权奉送给洋人,就要斟酌这种“改革”的本质是什么了。“卖国有企业仅仅是国有资本形式的转换”的说法也是毛病的。企业本应是创新的主体,“主体”都给了洋人,将来靠谁自主创新?靠什么振兴我国装备工业? 国企改革过程中,国企的包袱问题只能在发展中逐渐解决,需要的时间可能比我们现在能够意想到的更长。目前国企改革的关键是决不能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就轻易抛弃发展的基础和能力。否则包袱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只能转化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可能动摇国家工业和科技的根本。6、国家不能放弃工业管理职能 中央政府管理工业功能的缺失,是当前骨干企业在改制、合资过程中出现种种混乱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设备制造业的主体是机械工业,它的排头兵企业及重点企业,比其他工业行业多得多,也不可能相互代替。国家不可能像管钢铁、石油行业那样,捉住几个大集团,就能控制住全行业。 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部负责监督管理工业企业、调和工业经济运行。改革后,各工业部撤消,其行业计划、协调功能由行业协会承担。但在我国,行业协会的能力远未得到发挥。实际上,现在没有专门的权威机构对行业发展、产业安全、技术进步负起领导,中央政府对出售企业和工业资产也没有审核机制和明确程序。 一般地说,落后国家发展工业都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我国工业化早期以计划经济体制起步,是符合落后国家发展工业的客观要求的,也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 在发达国家,各工业行业占据着产业链和技术的高端,行业内巨型企业居于世界市场的强势和领袖地位,自然具有行业协调的能力。而我国工业处于弱势地位,处于弱势的分散的企业正处于跨国公司的竞争和吞并的威逼下,单打独斗。而我国政府恰在此时却放弃了行业管理协调的。如果过分强调国内竞争、忽视产业的整合和联合,我国各产业就成为一盘散沙,就难逃被跨国公司各个击破和吞并的命运。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缩减为“资产管理”,把企业活动变成资产平衡表上的财务数字,而把工业发展所具有的技术和组织内容一笔勾销。工业企业承载了中国工业技术的能力和发展潜力,需要国家进行具体的指点和管理,如产业计划、配套、运行协调、技术攻关推广等,在中国企业还没有成长到与发达国家企业具有相当竞争力之前,政府决不应放弃对工业支持和管理职责。 重要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不是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设备工业的各排头兵企业多是原部属企业,即使下放地方,经过了国有资产的划拨程序,地方政府仍然不具有对这些企业的完全财产权。由于当时国家建设这些重点企业,是出于行业发展的斟酌,承载着国家几十年积累的优良资产、企业组织能力、研发队伍、熟练技工队伍和产品品牌,是国家设备工业赖以生存发展的产业平台,具有不可替换的配套职能和技术进步职能。象杭齿、锦西化机、大连机电、威孚这样的企业,一旦合资,就在原产业链中失去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组织平台,造成全局性的影响。七、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自主互利原则 解决目前我国装备工业的种种紧迫问题,首先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点下,切实理解贯彻中央关于“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的方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要端正对开放政策的认识,纠正在开放和国企改革中的一些毛病做法。开放、引进是必要的,但必须是在自主基础上的开放引进。必须划清自主型开放和依附型开放的界限,划清平等互利原则和无原则取悦外商的界限。我国的引进工作,应当从原来弱势地位时期的被动引进,向立足自主、有条件、有选择引进的转型。“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开放”是毛病的口号。“再开放也不能裸体上街”。 在引进外资中,要注意不能让我国民族工业伤筋动骨。被动地让出市场不可能“换”来技术,只有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保持学习消化创新的行动能力,才能从开放中让国外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得到开放所带来的潜伏利益,实现“共赢”。如果失去自主互利原则,失去自立自强精神,把开放当作目的本身,最终将丧失自己的核心利益。 保持自主性,首先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敢于挑战强手的气势。“中国企业比起那些国际一流的大公司,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但我们不能被人家吓住,并就此放弃对自主能力的培养。没有技术可以学习,没有经验可以积累,没有资金可以逐渐筹措……但是如果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勇气,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就没有了希望,中国工业的自立自强就被抽去了脊梁。”(杨青,2005) 第二,建议国家组织专题调研,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出台相应政策法规,立即刹住向跨国公司贱卖国企、无原则追捧外资的歪风,改变目前国有排头兵企业被外资并购的失控状态。 1建议尽快公布各工业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名录,由国家有关部门集中核准管理。 2保持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学习主体的关键,是不能整体被外商收购控股。建议制止外资与行业排头兵企业整体合资,或收购其核心业务。特别是企业具有驰名品牌的,或承担国防科研生产定点任务的部份,不得与外商合资。 取消对三资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实现两税合一的改革。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是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民族产业,保证各种经济成分在同一起跑线竞争的最少条件。 4加大对若干重要领域排头兵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和保护企业的技术学习和研发活动,增强中国企业的谈判力量。 5国企改革不能一刀切地要求“产权多元化”,也不应该规定产权改制期限,要以提高效益和长时间赢利能力为标准,条件成熟一个改一个。 6着手建立审核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程序和规则,把个别企业的并购案置于行业发展的战略视角下考虑。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合资并购案,行业协会有权利和提出意见,提交政府职能部门决定。在处置国有企业资产的进程中,必须尊重管理层和职工的意见。 第三,提高与外商合作谈判的水平,切实保护我方权益。 1企业的合资谈判必须吸收企业负责人参加,合资并购决定必须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同意。 2合资合作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权益。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合资的必要性,组织专家论证,避免长官意志独断专行,把合资的利、弊、风险及风险规避研究清楚。 组织精干负责的谈判班子,包括财务、技术、资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等企业专家,优秀的懂行翻译、法律顾问等。明确规定谈判班子的成员将来不进入合资公司工作,由企业妥善安排。 4在合资谈判中,不能够轻易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要坚持控股,实在不能达成控股目标,也要坚持由中方担任总经理,并且要有合同的起草权,以避免外方利用合同起草权,列出大量约束中国企业的刚性条款。 5重视资产评估。聘请公正负责的资产评估机构,要有企业各有关部门人员参加,避免企业资产被低估、国家利益受损。不但要关注自己的有形资产,更要勇于坚持将自己的专有技术、市场份额等折算为无形资产,还要考虑到中国企业潜伏的技术与市场价值。 6要认清跨国公司的典型战略战术。国有企业常常存在一些弱项,如冗员、缺少资金、需要技术升级等,迫切希望出让市场和产权,换来技术和资金。但跨国公司不是来扶贫的,而是以合资作为进入并占据中国市场的手段。中方若对他们的真正目的把握不准,不但无助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能雪上加霜。现在到了实事求是正视以往教训的时候了.(来源:中国工业设备)
宝宝脾虚怎么调理小儿脾胃虚弱用药
男人肾虚腰疼怎么办
- 上一页:虹口区伴热电缆dkw
- 下一页:智能照明一季度市场渗透率如何终端商家说了
-
全新制表,惊艳亮相
PanoMaticCalendar离心力的有陀飞轮 – Glashütte Original 特里苏蒂原创首款的有陀飞...
2024-09-01
-
有种“照妖镜”叫明星用网红滤镜,雷trax变尖脸,陈小春撞脸杨迪
有种“照妖影”叫影星用网红光源,戈丰华唱片变尖撕,郑中基撞撕杨迪 随...
2024-07-11
-
上海11万初三同学重回校园
以前,广州11万名初一年级师生重回大公立学校园。“这届初一师生更不容易...
2024-03-07
-
袁杏宜广州市名师工作室参加南方教研大讲坛讲演活动
六月初夏意美浓,学术恰巧缤纷。为立足于统编历史背景新教材,实施2017版...
2024-01-29
-
评论丨启功书法赝品印上北大学生证,一个尴尬的隐喻
批评家丨德馨鉴赏真品标明清华会员卡,一个惊愕的意涵 清华的这本会员...
2024-01-26
-
直击调研 | 中材科技(002080.SZ):今年叶片出货量预计同比增加20% 十四五末期膜产能或达
7月5日,中会材科技应用领域(002080.SZ)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的公司是杂货店投...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