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突破100亿元传感器产业亟待摆脱进口

农业机械2019年08月10日

  2015年全球市场约1770亿美元(不含系统,只是各类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预计在未来5年内,全球所有的传感器领域的复合年增长率都将超过15%,仍然是高增长行业。2015年,我国传感器销售额突破1 00亿元。然而,在国内市场中,95%以上均为进口配套形成。

  在10月20~21日举办的第四届国际(乐清)物联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指出,现阶段我国市场主要应用的传感器绝大部分仍要依赖于进口,主流市场依赖国外配套的情况尤为突出,国内传感器产业化存在着巨大机遇和挑战。郭源生接受本报采访时建议,要做好行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发挥政策引导和统筹协调作用,从全产业链上推进我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

  产业化进程加速

  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刘兆彬提出“五定权”。他说,我国传感器产业总体处于中低端水平,使物联、传感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一是要大力提升产业价值链的协同,争取掌握相应产品的定“价”权。二是要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功能和实用性,争取掌握产品的定“质”权,占领市场制高点。三是大力提升中国物联、传感器的标准化水平,掌握定“标”权,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要大力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掌握相应的定“新”权。五是大力提升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品牌的传播力,力争掌握中国物联、传感器的定“名”权。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指出,国家正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物联传感器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制定并开展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等举措,加速推进物联传感器产业化进程。

  吴胜武指出,当前物联正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物联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在公共市场的应用开始显现,M2M(机器与机器通信)、车联、智能电是近两年全球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

  传感器产业迎来春天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物联整体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市场前景巨大。我国已有1700余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产业门类基本齐全,敏感元件和传感器年总产量已经超过20亿只,传感器产品达10大类、42小类、6000多个品种。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传感器销售额接近1400亿元。

  传感器与通信、计算机被称作为现代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传感器技术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郭源生表示,第三次信息浪潮冲开了传感器春天的大门。当前,我国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大环境和背景下,随着物联、智慧城市推进与实施,为传感器技术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产业化注入了“兴奋剂”,增添了新的活力,这充分预示着春天来了,夏天已不远。

  郭源生告诉,2015年全球市场约1770亿美元(不含系统,只是各类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由于信息化进程加快和全球经济复苏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可能出现更大幅度增长。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产品规模扩大、产业化能力提高会影响到传感器产品价格降低,从而导致产业从发达国家向亚洲转移趋势更加明显,从而为国内带来发展机会。

  如在汽车、家电类产品的应用,伴随这些产品的迅速增长,传感器的用量大大增加。在农业、环保、医疗卫生以及食品检测类市场领域里的应用,特别是物联技术的应用是突如其来、无法估量的。

  从本世纪开始,行业增长较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2004年的154. 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4 . 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6%。2007年增长27.2%,达到 07.8亿元。2012年各种传感器销售量达到为1142.7亿。部分行业的应用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远远大于国外平均增长率。据行业统计,我国2015年各种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需求量可达约186亿~200亿只,销售额突破1 00亿,足以形成产业,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无法估量。

  产业亟待摆脱进口依赖

  “在硕大的国内市场中,95%以上均为进口配套形成。主要应用于工业电子设备和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专用电子设备、大型国际招投标工程、进口装备与设施等。”郭源生告诉。

  郭源生表示,工业电子设备和汽车电子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也是传感器应用最多的领域,如测量各种工艺变量、电子特性和物理量,以及传统的运动/定位等。从市场规模可以看出,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品足以形成为产业和元器件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阶段我国市场主要应用的传感器绝大部分仍要依赖于进口,主流市场依赖国外配套的情况尤为突出。

  仅以汽车工业为例,2011年国内汽车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若按照最低配套20只/每辆计算(仅发动机系统),将需要4亿只以上各种类型的汽车传感器。加上产品生产储备及市场周转余量,以及配件市场20%的维修更换率,至少将需要5亿只以上汽车传感器,产值高达400亿元;若是200只/每辆计算,产量扩大10倍以上,足以形成产业。随着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推出,在传感器种类上和参数指标上有了进一步拓展。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无汽车传感器产业化规模,致使95%以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在其他行业领域,如家电、医疗、大型工程配套等行业,市场应用与汽车传感器都具有类似的状况,由此可见,国内传感器产业化面临着巨大机遇和挑战。

  传感器成物联发展最大短板

  两院院士陈俊亮表示,现在的物联最大的缺陷首先是在传感器上,我们国内传感器种类很少,产量不够,这是我国物联发展最大的短板。

  郭源生说,基础层面上看,原材料、元器件、装备是长期影响产业升级和工业技术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与我国工业发展整体一样,物联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同样受到以上三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传感器是一个多学科的高技术聚合物,具有技术繁杂密集,制造工艺多样性,以及边缘性宽大、综合性和技艺性强等特征,被称为“工业工艺品”,因此多品种、小批量、规模小是行业特点。新原理(敏感机理)、新材料(敏感材料)、新工艺(设备装置)、新结构(生产工艺)、新应用(计量测试方法)等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仍然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郭源生表示,由于技术含量高、市场应用广阔,备受资本市场和“有识之士”的长期、持续关注,但总是不介入,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的“鸡肋”。

  郭源生指出,当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两端不断延伸:一是新材料、新原理、新结构传感器不断呈现,围绕MENS(微型机电系统的简称)工艺技术和新材料展开的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二是新的应用在不断突破。随着应用环境拓展和变化等需求,向数字化、集成化、复合型、络化、智能化等模块化方向发展,以及低功耗、微型化、长寿命、低成本、标准化等产业化特征趋势明显。

  产业发展有待规模化提升

  “制造业全面提升需要机器人,更离不开传感器。”郭源生表示,从行业发展制约因素看,一是长期以来,行业整体缺乏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缺乏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强大的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标准体系不完备是制约传感器产业化发展的主因。二是行业整体上缺乏自主研发的、具有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三是规模小,在国内1600多家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不足15%。四是投资少、装备差,工艺设备落后、制造装备水平差,产业化能力不够。五是人才结构问题,缺乏企业家和高级工艺技术人员群体。六是没有形成产业文化。七是市场沟通机制、企业体制制约和影响,生产企业与应用单位技术阻隔没有打通。

  基于此,郭源生建议:要紧紧抓住机遇,借助“智慧地球”的强劲东风,用全新的思路和理念、全新技术和方法,加快培育我国传感器产业基础和集群,形成敏感材料、元器件、仪器仪表、系统集成技术完整的产业链。

  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发挥国家、地方、区域、企业、院校和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和形成技术自主研发、产品不断创新、机制灵活多样、联合兼并重组、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行业良好氛围与环境,树立一批具有国际品牌形象的企业。

  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关键工艺技术和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解决国内产业规模偏小、工艺装备落后、基础技术薄弱等问题,实现传感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参与国际竞争打好坚实的基础。

  打造完整的国际化产业链

  一是要确立产业化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整合国内外人才、市场、技术等资源,结合现有基础和行业特征,打造完整的国际产业链,完善市场环境,树立产业化的文化氛围,创建产业集中度更高的工业生态园区,形成政、产、学、研、用、服一体化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是发挥政策引导和统筹协调作用。设立国家专项资金或专项基金,作为产业化扶持和引导资金;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性政策,规范市场行为;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和规范行业各类技术标准;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开辟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渠道。在大专院校建立传感器专业,开设相关工艺基础课程,重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配套政策。

  四是发挥市场资源优势,拓展协同服务功能。组建产业联盟,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信息服务、国际市场推广、技术引进与指导、行业标准审查与修订、协助企业培育或建立“企业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等行业规范行为与服务。

  五是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协调资本市场优势资源,关注优势技术和企业,提高企业创新的关注度和社会认可价值。

  吴胜武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长期关注并持续推动物联传感器产业发展。一是加强重点布局,在《中国制造2025》、《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中重点布局了传感器及物联产业,推动传感器及物联产业发展;二是支持技术创新,通过物联产业基金、电子发展基金、强基工程等多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大标准制修订,制修订了一批目前产业急需、保障产业发展的传感器及物联标准,通过加快标准的制修订支撑产业发展。

  “当前,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可穿戴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物联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物联传感器技术将出现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吴胜武说,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并开展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推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等基础工程,加速推进物联传感器产业化进程。

  随着物联和移动互联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传感器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传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图为远距离传送,用于化工、钢铁、煤炭、食品、纺织印染等工业领域的智能电磁流量计。 (来源:中国工业报)

  智能电发展迎来新机遇 资本涌入多途… 近日,在第六届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智能电研讨会上透露,中美双方合…[详细]

  玉环太平洋机械有限公司 本厂集十余年的机械制造经验,具备专业设制研发能力。有二十余项专利成果与大家共项。现生产全系列“正义”牌砂带抛光机及配套环保除尘设备,深受广大用户信赖和好评,为适应各种不同工件加工的需要及客户特殊的要求,并可设制成半自动或全自动机种。

  南京立泰轴承有限公司 本公司生产的SWP、SWC、SWL型轴承、十字轴、十字包,广泛应用于冶金、轧钢机械、机车、风力发电、矿山、起重机械、有色金属、石油、塑料等行业。该产品具有承载能力大,转动灵活,噪音低,寿命长,装拆润滑方便等优点。 http://litai chine

  嘉善通利机械密封件厂 嘉善通利机械密封件厂是生产釜用,泵用机械密封及四氟乙烯制品的专业企业。拥有各种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力量雄厚,制造经验丰富。

  禹州市恒业精密铸造厂 精密铸造厂.原恒业铸造厂,成立于1988年,,本公司可生产各种铸钢的、铸铁的、球墨铸件等铸造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铸件及不同用户的技术要求。

  浙江三雷模塑有限公司 浙江三雷模塑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塑料发展中心的成员企业,是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和上海市模具协会的团体会员,是“模具之乡”---黄岩的模具制造重点骨干企业。

  淳安千岛湖恒力精密弹簧有限公司 弹簧专用设备资产达到 00万以上.产品全部按 ISO9002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主要生产∮0.1mm -∮ .0mm线径各种类型拉簧、扭簧、压簧、油封簧、卡簧、塔簧、腰鼓簧、工艺簧以及各种异型弹簧,年生产能力达20亿件,是国内生产精密弹簧的佼佼者。

宝宝感冒反反复复老不好
怎么调理小儿脾胃虚弱
肾虚吃什么食物好
相关阅读
2023年云南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MEM招生简章

一、高等院校专业的资讯 国立北京大学MEM教育严格按照全国MEM教指委的要求...

2024-09-01
热门 抱怨是最浪费力气且没用的事情。 内心强大,是抗击一切痛苦的前提。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在当下。

热门 抱怨是最浪费力气且就让的事情。 内心强盛,是抵御一切病痛的前提。...

2024-07-11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连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国际贸易十年交出亮眼答卷

另行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邹多为、胡锐)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到2021年的3...

2024-05-11
女人们“唇型”一般分这5种,3种好看,2种丑,不妨自测一下自己

新娘出门,即使不装扮,也须要要涂睫毛。可见,一个漂亮精美的钝妆对整体...

2024-04-26
中远海控(601919.SH)发预盈 广深铁路保持高位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647.16亿元 同比增约

中远海控(601919.SH)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通告,该该公司预定月底实现归属...

2024-04-02
揭秘准妈妈肚子上那条神秘的“孕妇中线”,看完你就明白了

相信很多准奶奶都发现了这样一个弊端,那就是:在自己怀怀胎间内,胸直通...

2024-03-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