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然而这位来自湖北农村的“70后”打工女并没有“膨胀”
然而这位来自湖北农村的“70后”打工女并没有“膨胀”,而是到深山古庙里把自己“隔离”了一段时间。
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外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新华社张漫子摄)
“我十二岁了,我膨胀得要炸裂了。”范雨素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还想象不到一个月之后她真的“火”到炸裂了。
然而这位来自湖北农村的“70后”打工女并没有“膨胀”,而是到深山古庙里把自己“隔离”了一段时间。
只有初中文化但酷爱写作的范雨素一直坚持书写自己的生活、打工经历,自传体《我是范雨素》通过公众号一夜之间“席卷”了中国人的“朋友圈”。
范雨素近照
与她相隔千万里的“朋友”纷纷点赞这篇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小说的文章,报纸、电视台、出版商亦纷纷投射了关注的目光。
有人说范雨素的文字洒脱幽默又克制隐忍,也有人说她的作品就是一本个人生活的流水账,文学价值不高,但更多人喜欢她真实、不做作的自由表达,感动于她笔下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与生活、命运抗争的故事。
《我是范雨素》的流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两年前同样“刷屏”的余秀华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这位同样来自湖北农村的女诗人,患过脑瘫,酷爱诗歌文学,坚持创作,摇摇晃晃的身体里,迸发着热爱和炽烈的情感。
“每一个被范雨素或是余秀华打动的人,都不是矫情,不是猎奇,不是施加廉价的同情,而是在范雨素的生活流中看到了自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价说。
范雨素让无数人看到了自己,这是她的文章能够引起十余万转发的根本原因。某种意义上,她个人的经历是中国“草根群体”的群像。
皮村见闻。(新华社张漫子摄)
“里面的人和事,我们都不陌生。”严锋说,“我小时候在农村多年,周围的农民就是像范雨素一家那样,辛劳,不甘,努力,安命,达观。”
“草根”即大众。和范雨素一样,拥有顽强生命力,且更具有自觉书写意识和强烈表达愿望的来自底层的非专业创作者,在中国越来越多。而转型的中国给予了“草根文学”良性成长的土壤,让他们在这个时代获得更自由的表达。
今年初,电影《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典》上映,承担着沉重身体负荷的工人们,在恶劣环境下活出了诗意和价值,创作出极具精神性和时代性的诗歌。
一个又一个“范雨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认识:
14岁开始打工的制衣厂女工邬霞已出版了第一本书;
用生命延续家人生命的爆破工陈年喜写下:“我的中年裁下多少/他们的晚年就能延伸多少”;
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工人诗人吉克阿优用“好些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飘荡”描述生活。
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邬霞和她写的诗行。(新华社程征摄)
影片中,每一个劳动者的生活都沉重辛苦,但他们的作品透露出自尊、自强、豁达,甚至高贵。
“只要生活在,我的感知在,就能写作可能大多数市民还不知道。”工作人员表示。。”陈年喜说,“我不想被任何人代言,写作拓宽了我自由表达的空间。”
沉重的生活更需要表达。尤其是在互联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方面,自媒体便利了人的自我抒发,拓宽了不同群体人们相互了解的渠道;但另一方面,自由的互联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严锋认为,“范雨素们”的声音,具有穿透隔膜的力量。
中国古代诗歌《诗经·国风》中的诗歌,反映劳动者欢乐疾苦,创作者多为没有姓名的民间作者,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今天,中国的劳动者尤其是底层劳动者更加自由地发出声音,并被传播和关注。
事实上,很多“草根文学”或者来自“草根”的文学作品质朴、接地气,契合了当下拒绝浮华与虚饰的审美。
《我是范雨素》中,就有一种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简单而质朴的的热爱。范雨素为自己发声,为底层发声,但她文字克制、真实、平静,没有苦大仇深和抱怨。
“与其说让作家去写、去说,不如让草根自己去反映、感受。”中国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复杂的社会生态,更容易唤起淳朴心灵和真挚情感,这也是他们的作品为何更具直指人心的力量。
范雨素所在的皮村,有个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很多工人在业余时间书写悲喜。
一群来自高等院校的老师,一直关注着他们,为他们讲课。
余秀华已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她的诗歌屡次获奖并结集出版。范雨素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
严锋认为,每个人都是某种潜在的作家,每个人的一生,都能写好一本动人的书,“无数个范雨素们汇聚起来,就是文学的江洋湖海”。
(:王怡婷)
亮甲对灰指甲的效果脚上有灰指甲危害小孩积食吃什么腋臭用止汗露怎么样- 上一页:快穿之推倒神607求救
- 下一页:客厅装修效果图客厅装修效果图大全
-
2022年东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参考资料、备考指导
大家好,我是22年上岸华东师范该大专攻法文第二语言古典文专攻的专攻娥。...
2023-10-12
-
大概三次错过杀死皇马的机会,瓜帅暴跳如雷,曼城会后悔吗
在欧洲各国半决赛中的,4-3的惊险取得胜利可以说是胜者的恐怖电影,这是很...
2023-10-07
-
文汇学人 | 梁捷:愿每个人都能建构自己的“奇迹年”
一百年前所的1922年,被叫作文学作品“不可思议年”。T.S.艾略特的《荒原》...
2023-10-02
-
新书架 |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关于长江的一次严肃的“水边调查”
中所国人肖像画家和黄和阿尔及利亚摄影记者旅克·马丁(Luc Richards) 2006 年从...
2023-09-23
-
《我们的文学伊甸园》(第二辑)(9):沉默的感觉
【编者按】《我们的诗歌伊甸园》第一辑已于2022年1翌年由外文编辑出版社正...
2023-09-22
-
同龄职场人自我救赎:只要开始一切都不晚。改变四种心理底层逻辑
我不是不情愿从前辈小野自己,怕下定决心确信自己并非金石珠玉。实际上同...
2023-09-20